记忆与时迁 相传华师情-k8凯发官网
k8凯发官网
走进华大
位置: k8凯发官网 >> 走进华大 >> 华大要闻 >> 正文

华大要闻

记忆与时迁 相传华师情-k8凯发官网

发布日期:2020年12月08日 20:55 浏览数:[]

转眼,华师已经走过了117个春秋。承载着华师变迁故事的,除了一幢幢不言的建筑,更是那一代代华师人的记忆。而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与离去,华师的故事也随之增添了几分年代感和厚重感。今昔对比之下,华师的历史不论时间如何流逝,师生教与学的热情和所有华师人的诚挚、友善与关怀始终如一。

百年来,华师人砥砺前行,风雨无惧,将华师镌刻在自己的记忆深处。这一次,三代华师人共话华师故事,回顾自己的华师之旅,叙说自己的华师情缘。

筚路蓝缕 不复荒芜

一些在华师学习、工作和生活了三四十年甚至更久的老教师回忆,在他们求学华师的时候,华师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被开发。而这些未被开发的地方虽然略显荒芜,但不少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农田菜地,为部分生物学课程提供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忆起华师曾经的“天然风光”,一位老教师的眼中满是怀念。“现在,你们想要在华师随随便便就找到一只青蛙,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了。”他挥挥手,语气幽默却略含惋惜。在他的印象里,华师是经过“荒田——菜地——建筑”一步步地开发建设,才有了现在现代化的模样。据他所述,图书馆前面的小山坡上原是学校气象台,现在的行政楼在过去曾是一个小天文台,有许多人曾登上这两地仰望星空。在他看来,华师的根在昙华林,这一点,从还在这里的榆园、朴园、翟雅阁、体育馆和老文学院便可见一斑。

而对于返回母校已经任教约20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白莉莉而言,她对上世纪末的华师建筑仍记忆犹新。白莉莉与华师的缘分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彼时,她正在华师读本科。谈到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历史建筑,白莉莉首先想起的便是西四,那是她大学期间居住了四年的宿舍。“西一到西五的宿舍,据说是20世纪50年代建的,你们现在仍然能看到。而现今东区的高层宿舍楼其实原本也是西四的样式。”

除了住宿条件,白莉莉回忆本科时期的生活,不免感叹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尚是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恰处在腾飞的前夜。而在白莉莉的印象中,她在1992年时还会用到粮票,90年代的交通工具主要还是自行车和公共汽车。“宿舍电话是在1998年出现的,我还能回忆起那时我用的小灵通手机和笨重的电脑。”

在现代化进程中,华师的老旧建筑虽大多进行了更新升级,但华师浓厚的历史底蕴却不曾被磨灭,而是深深根植在一代又一代华师人的记忆深处。今日,在静谧的桂子山上,仍旧还保留着许多20世纪中期建造的建筑,它们掩映在叠翠之中,古朴大气的楼身无声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学子们或三两结伴,背着装着书本的挎包,踩过高大桂花树的影子,走向桂中路另一边的教学楼;或独步而行,在夏日里坐在阴凉树荫下的石凳上,抱着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津津有味地品读。

“祖国繁荣昌盛,华师就会越来越好。”白莉莉坚定地表示,跟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华师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将会不断进步。

科技弄潮 未来序章

十八年来,成为教师的白莉莉逐渐开始对ppt等多媒体教学工具、云课堂等信息手段、qq等沟通媒介习以为常。白莉莉最初讲课时使用的还是粉笔板书和手写教案,2006年左右,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之后几年学校的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逐渐增多。“华师确实在向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前进。”白莉莉表示。

与白莉莉相比,人工智能教育学部副教授罗恒更加专注于对教育技术的研究,对华师教育信息化亦有更多元化的解读。在华师任教的五年间,罗恒的授课地点从传统的黑板教室转移到了八号楼的智慧教室,又从本部转移到新建的南湖综合楼,课堂更加数字化、现代化。随着越来越多的多功能智慧教室投入使用,罗恒深刻感受到,华师的教育信息化不仅仅只是观念上的更新,更在每一个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得到落实。

“新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给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这值得我们教育者继续探究。”罗恒评价道。近年来,华师教育科技不断升级。华师云平台功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自主研发了“小雅教学助手”并将其投入使用,便利师生的同时更提升了教学质量,改善了教师教学体验。而与此同时,华师教育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大量学习数据的获得和可视化呈现使得数据驱动的精准评价和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动态开放的智慧教室也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协作和研讨更加便捷。“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提升,展现了我们学校教育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方式的改进。”罗恒总结道。

如果说白莉莉与罗恒是从在教学的视角观察到了华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那么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学生李小雅则从受教育者的角度体会了华师教育信息化的效果。起初,李小雅对于华师云平台的一系列操作并不熟练,但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下,她与她的同学们便很快适应甚至习惯云课堂了。她表示,依托云课堂带来的便利,她得以在2020年疫情大考中不受干扰地继续上课、交流学习,最终完成学业。作为一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李小雅有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用到多媒体和多功能教室。在她看来,本部的田家炳楼查阅资料方便快捷,八号楼智慧教室设备现代化,而南湖校区的综合大楼兼备新潮与科技感。“这些地方都深深吸引着我,教育信息化确实增强了我的学习自主性。”

经过多年探索,华师的教育信息化顺应着时代的科技波涛,正在一步步走向智慧化、特色化,在信息化时代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的教育之路。科技与教育的融合,让华师的教育方式从教师勾画重点、讲授知识到翻转课堂上学生大胆创新;教学重点从打造国家级“金课”到研教结合,重视人才培养;教学方式从粉笔字板书,ppt展示到云课堂的普及,教学助手投入运行。这在为教师教学带来便利,提高相关教育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互动体验。

以生为本 温情服务

寒来暑往,既来则安。桂子山上服务者的面孔不断更替,但“以生为本”的服务原则却始终如一,服务的情味也日渐变得浓厚。

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东区学生宿舍12栋的宿管刘阿姨端坐在宿管值班室,看新来的学生们来来往往。在她与东十二学生们日夜相处的近两年间,刘阿姨与她的“孩子们”上演了许多幕暖心故事。

每天清晨,刘阿姨早早起床,拉开电闸,检查寝室楼里的卫生情况,协助清洁员打理卫生。夏末秋初,无法在潮湿的夏夜里风干的衣服以及被随意扔在门口的垃圾袋散发着并不宜人的味道,一阵阵穿堂风吹过,异味便在寝室走廊肆虐。每当这时,刘阿姨的声音就会在楼内的广播里响起:“同学们,衣服一定要拧干再挂到走廊里晾,不要忘记处理门口的垃圾。”刘阿姨有一次进入宿管室时忘了关门,有一只老鼠蹿了进来,让刘阿姨受惊不浅。“所以后来我每天多次上楼检查垃圾,为的就是要杜绝蟑螂、老鼠出现在宿舍。”经过一番坚持不懈地整治,变得干净整洁的东十二,再也没有见到过“不速之客”。

今年军训时,有一部分新生因为长期离家而情绪低落。她有一天发现有位走路歪歪倒倒的学生言行颇有些冲动,便上前询问。得知他方才借酒浇愁微微醉晕,又考虑到需要保障宿舍楼内其他学生的休息,刘阿姨请他在宿管室里坐下,给他泡了杯蜂蜜水,待他清醒。第二天清早,那位学生便守候在宿管室门口,手提一袋水果要向刘阿姨道谢。刘阿姨婉拒了:“你们父母挣钱不容易,况且你们正在长身体也需要营养,阿姨壮实,不需要这些。”

中秋节时,东十二的学生们深深感动于她平日的关爱,纷纷送来月饼和水果,还有一张署名“小七同学”的贺卡掺杂其中。刘阿姨通过广播问了多次,却始终无法找到“小七同学”。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节日礼物向她涌来。刘阿姨想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把学生们送的礼物分发给这栋楼的保洁阿姨和值班阿姨,这样既能领受学生们的祝福与感谢,又能让更多的工作人员感受到温暖。

每年的新学期是宿舍管理人员最忙的时候,宿管要负责寝室维修、广播通知、检查卫生、答疑解惑等一系列繁琐却关系学生生活的“平凡大事”。 但在今年,学校改善了寝室维修流程,采取网上报修的方式,缓解了宿管常年面临的反馈时间长、沟通协调工作量大等问题,刘阿姨的工作负担也随之减轻。“现在寝室维修,方便又高效。”刘阿姨赞叹道。对刘阿姨而言,宿管工作并不意味着辛苦和负担,相反,透过这份工作,她更多感受到的是“人情味”。在与老师、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接触中,她传播着温暖,也收获着暖意。

现在,每天早上从宿舍门口走过,刘阿姨总能见到向她问好的学生,而她便报之以温暖的点头和明媚的笑容。对于许多在东十二的学生而言,他们一天的生活就始于刘阿姨的一份微笑。

总有一份记忆历久弥新,不会被时光尘封;总有一份感情薪火相传,不会褪色。正是那些热爱教育、胸有情怀的教育者,那些与时俱进、适应创新的学子,那些肩担责任、传递温暖的服务者,和所有像他们一样对华师这片教育热土怀有真挚感情的人们,编织了这份独属于华师很多代人的回忆,传承着这份独属于一代代华师人的情怀。

(作者为历史文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人工智能教育学部2020级本科生、教师教育学院2020级本科生、新闻传播学院2020级本科生)

(转自华大在线)


contact us

联系k8凯发官网

地址: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e-mail:zb@ccnu.edu.cn
电话:027-67863374 027-67862239 027-67863404

link

k8凯发官网的友情链接

               
k8凯发官网的技术支持:华中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
icp备案:鄂icp备05003325号- 1
总访问量:0001534123
admissions office

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

  • 微信小程序
  • 新浪微博
  • 微信公众号
  • 抖音号
  • 百度百家
"));
网站地图